12月13日,一封名为“开展冬修水利及水塘河道清淤行动”的动员令向全市发布。这是一个由中山市第一总河长、中山市总河长共同签发的动员令。正所谓“头年修水利,来年底气足。”今年,中山利用冬春时节组织群众开展水利设施修葺和清淤疏浚,保障来年春耕灌溉和防洪度汛。
为此,中山提出了冬修水利“三个100”攻坚目标。其中,中山不遗余力推动上百宗水塘、河道清淤疏浚的行动备受关注。这是多年来中山启动的最大规模水塘、河道清淤行动。
目前,中山已审定了166条今冬明春首批重点清淤水塘、河涌,并起草印发了清淤工作方案和底泥处置工作指引,明确了清淤工作原则、范围、职责分工等事项。
据了解,中山市治水办还将抢抓冬春时机,谋划第二、三批清淤重点水塘、河涌,使得新一年水更畅、田更美、鱼更肥,焕发岭南水乡新活力。
民众近20条河涌:清淤总量将达25万立方米
12月12日,走进民众街道多宝涌岸,浮船平台上,数台挖掘机正有序地为河道进行清淤。水面上,挖掘机将淤泥集中转运堆放到已提前做好防渗和围挡的岸上空地。
民众街道治水专班副主任王求解释道,目前,民众街道正在推广直接资源化、生态化、自然化等方式,减少底泥厂处理压力,避免资源浪费。根据检测结果,当底泥泥质符合生态护坡、还林还田标准时,可优先进行就地生态护坡、还林还田利用。底泥经稳定化处理,检测达标后,也可用于周边工业园区的回填用土。
民众街道多宝涌锦标村段正在开展清淤工作。
根据规划,民众街道第一批将对包括多宝涌在内的5条河涌进行清淤,预计下周施工团队将陆续进场,需要花费两至三个月的工期。
2024年2月前,在民众街道,将有20条河涌进场清淤,总清淤量将达到25万立方米。
王求坦言,河涌底泥淤积,会导致水流速度变慢,导致水中溶解氧不足,最终影响整个河道水质,也造成防洪排涝方面的压力。河涌清淤不仅能让河涌容量变大,还能增强水动力,对整个水生态系统是有裨益的。而就在不远处,彩信工业园区周边的工业用地建设,已提出了回填用土的需求。
两台挖掘机在民众街道多宝涌锦标村段开展清淤工作。
港口淤泥处理厂:最高峰处理近万立方淤泥/天
12日下午,当南方+记者走进中山市港口镇中建五局淤泥处理厂时看到,一套完整的淤泥处理设备映入眼帘。部分从港口河涌清出来的淤泥,经处理后压成一块块泥饼。
这些泥饼经检测后,符合相关标准的可以用于制砖或路基填筑。而在港口淤泥处理厂里,脱水车间的水不仅可以输运回浓缩池进行循环利用,还可以经过净水设备达标排放回河涌,形成生态闭环。
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底泥处理厂。
“这里最高峰时期,每天处理近1万立方淤泥。”中山市中心组团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项目一负责人陈上说,底泥进厂后要在池子里脱水固化,成为含水率40%的泥饼,再根据检测指标确定底泥是送往制砖,或是工业用地回填等。
无论是回填工业用地或是制砖,这不仅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变化,更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和国家规范。只有满足标准的“再生土”才能被再利用。
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提升工程底泥处理厂。
出台底泥处置指引:中山全力做好底泥生态化处理
可见,不遗余力推动上百宗水塘河道清淤疏浚,这并非中山的一次“临时起意”,而更多是一次深谋远虑的布局。底泥处理处置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山清淤工作关注的重中之重。
为提高底泥资源化利用水平,中山市治水办成立底泥处置专班,广泛征求意见,结合中山实际形成了《中山市河涌底泥处理处置工作指引(试行)》,绘制了底泥处置的总技术路线图。《工作指引》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在底泥处置各环节需开展的工作,极大地避免了高投入、低效果的清淤作业,而是尽可能推广就近利用、生态化、自然化等底泥处理处置方式。
中山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底泥的监测、运输、处置全过程工作是河湖生态清淤疏浚中的重要环节。中山在开展河涌底泥疏浚施工前,已做好底泥污染物检测和评估工作,同步落实分类处置方法,做到监管落实、过程清晰、去向明确。
在科学处置底泥的过程中,中山通过对底泥用途的精准分类,最大程度地“变废为宝”。这既达到资源再生利用的目的,又防止清淤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