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超百万市民!这个冬天,中山有点“甜”
“多年饱受咸潮影响的过百万市民可以有点‘甜’了。”1月23日,在2024年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暨水务工作会议上,一名水务干部激动地分享道。这份“甜”来自全市抗咸保供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开泵!”半个月前,一座在中山古镇水厂新建的远程泵启动使用了。这是今年初以来,古镇—横栏双向供水原水管工程第三次投入使用。近期,受上游来水偏少等因素影响,西江及其支流进入咸潮影响期,1月6日至8日,横栏水厂位于西江磨刀门水道的取水口原水出现不同程度的氯化物超标。
为保障超40万名横栏和古镇居民群众的供水安全,中山利用新建供水工程从上游取水口每小时为横栏输送4000立方米的水量。从8日下午5时至次日早晨6时,这项工程实现供水超5.4万立方米,让横栏人民在用水高峰期的13个小时免受停水或水压不足困扰。
“古镇—横栏双向供水原水管工程真的是一项民生工程,它解决了咸潮时期供水安全的问题。过去每逢咸潮,我们都只能被动地低压供水,如今一切都改变了!”中山市横栏粤海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晖说。
而古镇—横栏双向供水原水管工程仅仅是中山“供水一张网”的其中一个支点。
近年来,中山通过取水口的调整及供水保障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供水一张网”布局,让全市受咸潮影响的主力水厂具备了系统的保障能力。全市抗咸保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百万人于咸潮时期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穿越铁炉山“北水南调”,解决60万人咸潮“用水难”
多年来,中山市南部神湾、三乡、坦洲三镇的生产生活用水一直深受咸潮困扰,供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南部镇街供水易受咸潮影响的问题,中山市委、市政府谋划推动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
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设计将神湾、三乡、坦洲三镇的取水口向北移至上游的大涌镇,设计最大取水规模为46.1万立方米/天,建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其中包括全禄取水泵站、南镇加压泵站、铁炉山加压泵站及配套输水管道约33.6公里的建设。项目立项总投资14.43亿元;工程由中山投控下属中山市南部供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实施。
▲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的取水口。
“取水口往西江上游上移,让各水厂出厂水质更安全、优质,有效改善区域内约60万名市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中山市水务局供水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位帅说。
为保障南部三镇超60万名人口咸潮期的用水安全,中山坚决推进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一方面专项督导,每周跟踪施工进度、倒排工期,另一方面多个相关部门及单位积极联合办公,现场破解施工痛点。进入冲刺阶段,炎炎夏日,在铁炉山的施工团队不断加密台班及人次,实施24小时“连轴转”,全力拼抢工期,攻坚克难打通了铁炉山顶管“最后一米”。
“通水!”2023年8月,随着全禄取水泵站泵房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从西江磨刀门水道奔涌而来的原水,沿着古神公路分别流进了沿线神湾和三乡的水厂,并最终经过铁炉山隧洞,源源不断注入坦洲水厂,标志着中山市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全面贯通通水。
“取水口往西江上游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北水南调’缓解咸潮时期,西江下游约60万名中山市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位帅说,三乡镇、神湾镇、坦洲镇咸潮影响从历年长达5个月最短可缩至几日,“抗咸”压力大大缓解。
立下通水“军令状”
誓保超40万人用水安全
“横栏镇目前供水保证能力弱,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都受咸潮影响严重,近年最长连续受影响时长在13个小时左右。”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李兵说,为了解决咸潮横栏群众用水的影响,2023年5月以来,中山加快推动实施古镇—横栏双向供水原水管工程,立下通水“军令状”,要全力保证超40万群众的安全用水。
2023年12月以来,西江流域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偏少四成,西江干流天然来水较多年同期偏少三成,珠三角迎来咸潮影响的高峰期。作为横栏镇、古镇镇的主要取水口,稔益取水口受到了多轮咸潮影响。
2024年初,古镇—横栏双向供水原水管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工程通水后,超40万名中山市民在用水高峰期的需求得以基本满足。
▲古镇—横栏双向供水原水管工程正式通水。
“咸潮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我们希望通过改造供水设施,将咸潮对群众用水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山市水务局水资源与供水管理科科长吴琼说。
“我自己就住在横栏,去年底我还收到了咸潮影响供水的通知。今年初,工程投用后,横栏拥有双水源保障,我们不用担心低压供水了。横栏本地村民感受最为明显,他们对市镇干部合力破解咸潮问题表示了感谢。”横栏镇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局长詹晓韵说。
据统计,2024年1月,古镇一横栏双向供水原水管已使用了4次,共运行30小时53分钟,合计取原水量125621吨,有力保障了咸潮期间横栏水厂供水区域内厂企、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出厂水压正常、水质达标。
多方共赢,重点企业经营也“甜起来”
“在南头(黄圃)取水口迁移工程完工通水后,我们在鸡鸦水道边上,一个3000吨级的企业自用码头也得以重新使用了!” 粤海能源办公室主任卢军会告诉南方+记者,粤海能源是中山一家以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企业。20世纪90年代,企业初成立时,就在鸡鸦水道建设了企业自用码头,用于运输煤炭等燃料。后来,中山市在鸡鸦水道设立了南头(黄圃)取水口,该码头因被划入了取水口二级水源保护区的半径之内,被长期弃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粤海能源只能采用车辆运输燃料。
“这个码头非常关键,车辆运煤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更高的运输成本,车辆装载燃料的过程中,也对周边居民带来一定的噪音影响。尤其在夏天企业用电高峰期,水运比车运的体量更大,成本更低。”卢军会说。
南头(黄圃)取水口迁移工程完工后,南头水厂和黄圃水厂取水口被迁移至上游。为了释放粤海能源的原有码头,中山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南头(黄圃)取水口水源保护区解除,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办理了迁移、报告验收等手续,推动粤海能源码头快速投入使用。
2023年4月,粤海能源的自有码头重新启用。“这带来了一个多赢的局面。码头投入使用的8个月来,我们企业不仅节约了燃料运输成本超过3000万元,同时减少了大货车运燃料对自然生态、周边居民粉尘噪音等影响,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生态效益。”
在取水口迁移调整的过程中,企业因水源保护区解除而实现土地释放并非个案。在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实施后,也释放了原取水口周边水源保护地范围内约17.5平方公里的土地。地处周边的多家沿江企业如粤海能源、广东振扬石油、中山江龙船艇、盛世游艇会等纷纷就地扩产、融资,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的指挥中心。
深谋远虑,布局中山“供水一张网”
打开中山水资源布局地图,南方+记者发现,当前,中山拥有集中式供水厂25个,总供水能力超280万立方米/日。然而,尽管供水能力充足,却仍然面临时空性缺水的难题。
“中山主力水厂取水口主要分布于磨刀门水道、东海水道、鸡鸦水道和小榄水道,即西江及其支流。全市仅16座水库具备供水功能,其中仅5座可抢淡补水,蓄水能力偏弱。全市97%以上供水量为江河水源。因水源主要依赖过境客水,中山水资源存在时空性缺水的问题。”吴琼告诉南方+记者,其中,最为显著的缺水问题来自咸潮的影响。
中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北江下游出海口,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中,中山市境内共有磨刀门、横门、洪奇门三个口门。枯水期上游来水不足时,在潮汐动力影响下,海水倒灌形成咸潮。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调度支持下,中山咸潮形势有所缓解,但无法彻底解决供水受影响问题。
为破解咸潮期供水被动局面,中山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集中精力对全市江河取水口进行整合。
“全市重点取水口调整的主要目的,一是搬迁出受咸潮影响水域范围,让取水口调整至水质更好的地方;二是为了让重点水厂取水口不要过于分散,强化水厂取水口之间的相互补给和重点保护。”李兵表示,去年以来,中山不仅根据保障供水安全的需求全力调整取水口,还积极规划蓄水工程建设。
截至2024年初,南头(黄圃)取水口迁移工程、古镇取水口迁移工程、南部三镇取水口上移工程已完工通水、小榄—东升供水一体化工程已具备通水条件,全市主力水厂江河取水口从14个整合为7个。
▲古镇—横栏双向供水原水管工程正式通水后,水务干部赴横栏镇稔益取水口了解工程运行情况。
“我们不仅要集中整合江河取水口,更要打破重点水厂之间、水厂与水库之间的空间壁垒、实现联通互补,对重点水厂进行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即便未来江河取水口出现了大规模的污染事件,我们也能通过‘供水一张网’布局,全力保障中山群众的用水安全。”李兵说。
2023年12月28日,中山市高规格举行全市“供水一盘棋”集体签约仪式,11家镇属供水企业与中山公用顺利完成签约。这意味着中山公用将对全市主要水厂进行统一运维。中山将打破各供水主体“各自为营”的局面,实现“供水一盘棋”管理,为全市水源保障提供强大支撑。
近年来,中山市通过实施取水口迁移整合、蓄水工程建设、清水端主干管网互联互通、“供水一盘棋”等工程,打造“江河互济、江库联动、常备结合、环网相连”的一体化供水格局,全力扭转供水受咸潮掣肘的被动局面。